谁也没想到,美国乒乓球赛会以这种方式引爆话题。
国乒内战,本该是最高水平的对决,结果却成了一场“以下克上”的经典案例。1比3,世界第一孙颖莎爆冷出局。赢她的,是还没满21岁的小将陈熠。
这比赛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莎莎就这么回家了?那个在赛场上无所不能的“世界第一”,怎么就没顶住?
我们回到比赛现场,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局,警报其实就已经拉响了。陈熠上来就是个3-0,打得孙颖莎有点措手不及。虽然莎莎靠着经验硬是追到了5-5平,但关键时刻的发球失误,还是让她以9-11丢掉了开局。
这不像我们熟悉的孙颖莎。
第二局,莎莎终于调整过来。正手进攻开始发力,直接轰出一个9-4。那一刻,大家可能都觉得,稳了,那个“大魔王”回来了。可陈熠这小将真不简单,硬是把比分追到只差2分。虽然莎莎最终以11-7扳回一城,但过程远没有比分看起来那么轻松。
真正的转折点,是第三局。
孙颖莎率先得分,可紧接着,陈熠突然改变了发球思路。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变化,场上局势瞬间逆转。孙颖莎突然就招架不住了,接发球失误一个接一个。比分很快就变成了3-8,这个数字对于世界第一来说,简直有点刺眼。
手握巨大优势的陈熠没有丝毫犹豫,对攻越来越凶,11-5,干脆利落拿下。
第四局,就是意志力的比拼了。双方比分咬得特别紧,但你能明显感觉到,陈熠的气势已经上来了,她嗅到了胜利的味道。率先拿到赛点的是她,10-8。孙颖莎顶住压力,挽救了一个赛点,可那又怎样?陈熠没有害怕,反手一个拧拉,11-9,比赛结束。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给世界第一留下任何翻盘的幻想。
赛后,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吵得不可开交。
沪媒的观点很直接,他们认为孙颖莎的状态早就有问题了。前两轮打外国选手,实力明明差一截,却都拖到决胜局才赢。特别是其中一局,对手是个17岁的小将,正手几乎没法看,莎莎全靠发球才勉强拿下。这说明什么?说明她的心态早就紧绷了。
疆媒的批评则更尖锐,直指根本问题。“技术停滞不前是孙颖莎输球的根本。”他们认为孙颖莎反应变慢、步伐不灵、力量不足,打球暮气沉沉,失去了以往的凶狠。
甚至还提到了场外因素,认为“经常去接各种广告,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打球的状态。”这话,说得可真够重的。
当然,也有为莎莎说话的。京媒就觉得大家太大惊小怪了。“谁还没输过球?”他们拿出孙颖莎上半年的战绩,赢球率依然是最高的。在他们看来,运动员不是机器,高强度的比赛打下来,总会有起伏,偶尔输一场再正常不过。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偶尔”吗?
一场内战,输给一个一路磕磕绊绊杀上来的小将,而且是以这种近乎被压制的方式输掉。这已经不是一次简单的爆冷,而是警钟。
对于孙颖莎来说,这次失利或许比任何一次胜利都更值得反思。到底是身体疲劳,还是技术瓶颈,亦或是心态波动?
竞技体育,永远不会告诉你答案,只会用最残酷的方式把问题摆在你面前。
配资平台开户,启天配资,郑州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