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还在恒河里扑腾呢,总理就喊2047年要赶超中美了。这野心比恒河里的垃圾还多,可国际投行居然当真了——摩根士丹利他们齐刷刷预测印度经济总量快冲进全球前三了。莫迪显然觉得当老三不够风光,非要放话在建国百年时混成发达国家。听着像天方夜谭?但回头瞅瞅他家脱贫速度,还真让人噎住:三十年前一半人日均收入不到八块钱,如今极端贫困率硬压到1%,这手扶贫操作堪称魔幻。
光喊口号可填不饱肚子。莫迪这十年铆足劲搞基建,高速路网暴增60%坐上全球第二把交椅,有地铁的城市从6个飙到21个,机场数量直接翻倍。最狠的是闷声改造港口,货轮周转时间从五天半砍到两天出头,尼赫鲁港扛着全国一半外贸量吞吐能力还在涨。世界银行的物流绩效指数排名看着印度从54位蹿到38位,那些挂在火车外头的照片该进博物馆了。
但世行扒过账本的:印度真想跻身发达国家俱乐部,每年增速得飙到7.8%才行。过去十年卡在6%的坎上,等于现在要给经济引擎装涡轮增压。油门到底踩哪里?两条老路:要么砸钱堆工厂玩命造,要么搞科技革命提效率。可惜两条道都堵得慌。
制造业这滩泥沼陷得最深。全国4500万纺织工吭哧缝衣服,出口额反被巴掌大的孟加拉国甩开四倍。病根明摆着:法律勒着老板脖子——百人以上厂子裁员要政府批条子,地方官不吭声就算违法。吓得企业只敢招合同工,谁舍得给临时工培训?更魔幻的是关税筑高墙,卖件衣服到欧洲比越南贵10%的税,美国直接取消印度服装免关税待遇。结果制造业占GDP比例卡在13%二十年不动,隔壁中国越南早冲过30%了。
劳动力市场更是扭曲。农忙时制造厂流水线能空一半,因为回乡收庄稼的日薪和工厂月入差不多。约五千万制造业从业者中,合同工占比超过七成。企业主满肚子苦水:“工人拍屁股就走,我哪敢买设备扩厂房?”四成劳动力至今困在农田里,工业化进程生生卡在去农业化的半道上。
科技创新这条赛道更寒酸。全国研发开销抠搜到710亿美元,抵不过谷歌一家公司的研发预算。论文数量倒是全球第三,但论文引用率惨跌到第19位,被嘲笑“纸糊的学术”。制药业忙着拷贝仿制药,占全球市场份额20%的芯片设计人才却拼不出本土英特尔。最绝的是印度土豪们的操作——最赚钱的五家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0.3%,美国同体量公司是这个数字的三十倍。福布斯毒舌点评:“这帮富豪抠得像铁公鸡拔毛。”
苹果把五分之一iPhone挪到印度组装看似风光,可拆开机身:电池还得深圳供,镜头来自郑州富士康。说到底还是拧螺丝的命。印度电子产品出口2024年首次超过纺织业,可组装一部iPhone的外汇留存率不足20%。富士康刚投15亿美元扩厂看似热闹,流水线工人时薪仍停留在2.5美元水平。
莫迪倒是忙着做“微创手术”。商品服务税改革打通了地方壁垒,所得税从35%猛砍到25%,关个公司从499天压缩到90天。连冷战时期成立的关税委员会都被他端了,理由很直白:“这衙门七十年没定过半个关税!”电影协会更惨,五六个机构被捏成一个。可这些零敲碎打治得好制造业瘫痪吗?德国大众吃着28亿美元税务罚单,三星电子刚被追缴5.2亿美元。新德里街头的外企老板们私下嘀咕:“罚款通知比订单来得还勤快。”
高速路上卡车跑得欢,港口里货轮卸得快,可流水线机器就是转不动。当卡塔尔移民工人月薪突破三千美元时,印度产业工人薪资还在六百美元徘徊。三星越南工厂年产一亿部手机,印度分厂产量勉强过千万。耐克代工厂在印尼扩建三期工程,发给印度的询价单却逐年缩水。2047年的发达国家梦?先让车间主任敢给工人签劳动合同再说!
莫迪挂在嘴边的“印度制造”战略推行十年,制造业就业比例反而从12.6%滑到11.7%。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点破窗户纸:“劳动法扭曲、关税自缚、技能断层三大枷锁,恐使人均GDP增长停滞。”现在年轻人刷着廉价4G网络高喊“印度崛起”,可手机里装的APP八成来自中美资本。
恒河水能不能浇灌出发达国家?等到大象学会用流水线缝衬衫再说吧。
配资平台开户,启天配资,郑州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