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形势严峻,总统李在明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直言经济处于“绝望”境地。他强调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
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显示,韩国经济总体增长疲软。韩国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经济增速预计为2%,不及此前预期。2025年第一季度GDP萎缩,同比下降0.1%。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收缩。韩国央行已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期从1.5%下调至0.8%。今年以来,韩国央行已进行四次降息,利率降至2.5%,为2022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韩国在贸易上也遇到难题。5月韩国对美国钢铁出口大幅下滑,同比减少16.3%。韩国钢铁本土市场同样陷入困境,浦项制铁经营研究院报告称,今年韩国钢铁内需预计将降至4610万吨,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成日表示,近年来韩国对外出口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疲软,“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问题持续冲击经济运行,给韩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
2024年,韩国国税厅数据显示,2023年申报停业的个体经营者和法人单位数量接近100万个,增幅创历史新高。李成日指出,韩国中产阶层消费持续收缩,个体工商户债务负担沉重,整体民生状况趋于严峻。一季度政府支出、私人消费、设备投资和建筑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个体经营者倒闭数量每年高达百万。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经济数据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在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系主任郭锐表示,韩国经济高度依赖重化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面对全球市场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困难。此外,韩国资源相对贫乏,在能源、粮食等关键领域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低迷造成劳动力供给紧张,抑制内需增长。长期以来财阀主导的政商结构削弱了中小企业活力,抑制了创新生态的发展。
这些深层次因素叠加,使得韩国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和全球不确定性时缺乏韧性和应对能力。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地缘政治风险交织,也持续冲击韩国经济外部环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色列与伊朗的紧张局势可能影响全球能源供应稳定,这对严重依赖能源进口的韩国尤为敏感。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美元汇率变化和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引发全球资本流动异常,带动韩国本币贬值或金融环境收紧。
李在明透露,韩国政府正在紧急制订一项补充预算案,包含发放全民消费券、加大投资、支援个体业者和弱势群体、稳定财政等内容。然而,郭锐认为,这些措施更多着眼于短期刺激,尚未展现出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韩国执政党提出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如提振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和制造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向全民发放消费券等,虽然有助于缓解经济压力,但难以触及深层结构性矛盾。
韩国问题专栏作家常洛闻指出,尽管以消费券替代现金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但根本问题在于韩国国内内需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出口型企业体系。消费券的刺激作用多是短期且局部的,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有观点认为,李在明政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破解韩国经济困境的关键。通过深化与邻国的经贸联系和协作,有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升韩国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郭锐建议,韩国应重启中韩自贸区升级谈判,加强与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合作,借助地缘优势和互补的产业结构,降低外贸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配资平台开户,启天配资,郑州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